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| 2023-03-17 09:24
展览“数字”板块现场
收集在“抽屉”里的案例
展厅空间营造的“车厢”意象(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)
“这是一个需要阅读的展览。”中国美术学院院长、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说。
日前,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“大地之歌——2023美丽中国纪事”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行。展览从调研的300多个实践案例中,遴选出近百个具有社会性、艺术性、示范性、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,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进程中,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的美丽中国的建设实践。
每一个案例,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,讲述着众多参与者长期在地实践的默默耕耘、久久为功,展现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人文艺术新力量。
走进实践者的“田野”
“旅客们你们好!由世纪坛前往各个美丽中国实践地的列车马上到站……”检票口处,火车进站的鸣笛声响起,一场“美丽中国”的人文之旅就此开启。
“大地之歌——2023美丽中国纪事”展览分为“生态”“乡村”“社区”“数字”及“未来提案”5个主题板块,并推出“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”特别单元,展品涵盖文献资料、影像视频、装置等。
展厅空间营造出象征调查旅程的“车厢”与“站台”意象,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在行进中的列车,带领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,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。
在“车厢”里,每一个案例都被收集在抽屉样式的装置中,包括文字、影像、实物等内容。其中的田野工作笔记,详细地记载了实践者们的行动与思考,非常值得一读。
近百个案例中,有开创“全球合伙人”乡建模式的“两山理论”发源地安吉余村;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“iSTART儿童艺术节”;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“松阳实践”;有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“高台当代艺术中心”;有通过影像人类学方式长期跟踪记录黄河区域民艺的《大河唱》音乐纪录片;还有造福非洲贫困家庭的“蜡烛消灭者”计划……
翻阅小抽屉里的材料会发现,这些实践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。
——海拔4700米的青海玉树甘宁村,是一片异常寒冷的草原。成立于2015年的“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”,以改善当地生活习惯和维护环境为初衷。2017年,合作社陆续邀请专家来当地做产品设计和商业培训。当地人开始利用本土文化特色和原材料,设计各种挎包、帽子、围巾以及灯罩、靠垫等家居用品,逐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,初步实现了游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。
——在中国香港旺角区,老式排档的安全隐患曾让城市管理者头疼。为了留住城市烟火气,以设计师阮文韬为首的团队,历时8个月调查、3个月设计,结合摊主实际需求、天气情况、消防安全等角度,将原来的排档装置拆解成三部分,进行模块化重组。模块化的排档装置还加入了摊主的手工涂鸦,个性化的摊位不仅成为了街头的文化载体,也成为摊主们情感化的私人空间,保留了多彩的城市街头生活。
一个个“抽屉”、一节节“车厢”,承载着“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”。历史的列车串联时空,带领观众目睹现代化掀起的巨变,走进实践者的“田野”现场,也将当下与未来、此方与彼方互相联通。
建立“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”
“在我看来,美丽中国不只是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,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,牵动着生态、生产、生活多个领域,可以说是环境之美、生活之美、心灵之美的总和。”高世名说。
那么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,文化艺术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?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课题。
近年来,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坚持“以乡土为学院”,在城、乡、村、镇设立了百余个“乡土学院”工作站,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。每年约有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,以百余家“乡土学院”为中心,发挥专业优势,参与乡村振兴、城市更新、产业创新,提升各地公共文化服务。
师生的长期实践成为美丽中国调研的基础。2021年,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,旨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,打造艺术智库、公共美学、社会创新“三位一体”的研创平台,推动城市更新,助力乡村振兴,赋能社会美育。
经过近两年时间,美丽中国研究院通过对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300多位艺术家、学者、设计师、企业家以及案例者的采访,积累了大量文献、影像素材,建立起全国首个“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”。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,探讨一百种“美丽中国”的建设经验,讲述一百个“星星之火”式的动人故事。
这些正在发生着的一个又一个实践,铺陈着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“纪事”,真实地展现了文化艺术赋能社会发展的崭新图景,形成自为、共创的发展机制。
本次展览就是这些动人故事的一次集中呈现。同时,展览初步搭建了“美丽中国线上档案交互系统”,观众可以通过“地域”“板块内容”“实践属性”等模块选择,走进更多案例。
高世名说,希望通过“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”编织起实践者的“行动网络”,让无数实践者的“点滴之功、一己之力”聚沙成塔、涓滴成河,共同谱写美丽中国的大地之歌。
面向未来的“提案”
美丽中国的未来,不是一个人的未来,是一群热爱这片土地、在不同领域孜孜努力的人们所共同建构的未来。
在展览“未来提案”板块,过去几十年来的“美丽中国建设大事记”逐一罗列;一个个行李箱则装载了由实践者和公众共同贡献的“未来提案”,寓意着想象和希望将被带到更远处。
“我们邀请了科学家、艺术家、工程师、企业家、农民、工人、学生等不同群体,共同为未来‘美丽中国’献计献策。他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想法。”本次展览策展人、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副馆长张春艳说。
有的提案科学严谨,比如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吴及的“医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”,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;有的提案充满了人文关怀,比如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,提出了“肌力计划——智能肌肉训练外骨骼”,希望为老龄化社会生活减轻负担。
这些提案中不乏奇思妙想,比如画家文那提出编撰“创造属于中国新的神仙系统”,并结合壁画、雕塑、文学等不同的创作方式加以多样化呈现;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技术总监辛子俊要设计“虚拟时间地图”,将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具象化等。
还有不少“未来提案”是学者与普通人携手完成的,比如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何志森携手菜市场摊主,提出打造生长的“菜市场美术馆”,重新连接起当地社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,创造可以持续参与的社区公共空间;城市交通规划师王波与深圳公交车司机郑青魁认真商议,共同提出“‘公交巴士+生活场景’营造移动体验空间”,重新定义出行体验,更新未来公交巴士的功能与体验。
这些面向社会发展的近百个“未来提案”形成了一个精彩的思想链条。张春艳说:“希望观众在参观展览后,也可以成为提案人,一起向未来的美丽中国建言献策。”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CCTV华夏之声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展览数字板块现场 收集在抽屉里的案例 展厅空间营造的车厢意象(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) 这是一个需要阅读的展览。中国...
2023-03-17 09:48
在各种文体的格局中,小说叙事理想化构建成为一种传统模式,譬如沈从文的《边城》在浪漫抒情的格调中,展现了沅水流域...
2023-03-17 09:02
陕西省考古学会日前发布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。洛南夜塬遗址、旬邑西头遗址、秦汉栎阳城遗址、西安三殿汉代古...
2023-03-17 09:06
北京电影学院学者文库丛书:胡智锋主编,谢飞、郑洞天等著;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。 近年来,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不断...
2023-03-17 09:19
3月8日,名为#七岁男孩高铁上为妈妈领卫生巾#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。 而关于高铁卫生巾这两个关键...
2023-03-16 09:26
CCTV华夏之声新疆讯:(通讯员 车超)春暖待花开,扬帆必远航。2月10日,在辖区小学开学的第一天,麦盖提县公安局库尔玛...
2023-02-13 13:36
7月31日,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系列短视频第7集《守岛人的每一天是如何开始的?》上线。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,...
2021-07-31 15:31
他说:我要坐着休息, 我害怕自己一躺就起不来了。 是在坚守什么? 她说:只要我还有一口气, 就要站在讲台上。 是践行...
2021-07-30 16:18
7月29日下午,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,国防部新闻局局长、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。 记者:据澳大利亚媒体报...
2021-07-29 16:12
7月29日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的通知。全文:...
2021-07-29 16:19